HJ 710.11-2014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大型真菌
ID: |
71F7924CE9A3483091488847EE818072 |
文件大小(MB): |
0.28 |
页数: |
15 |
文件格式: |
|
日期: |
2014-11-6 |
购买: |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,HJ 710.11—2014,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大型真菌,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biodiversity monitoring—macrofungi,(发布稿),本电子版为发布稿。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,2014-10-31 发布2015-01-01 实施,环境保护部发布,i,目次,前言. ii,1 适用范围.. 1,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,3 术语和定义. 1,4 观测原则.. 1,5 观测方法.. 2,6 观测内容和指标 4,7 观测时间和频次 4,8 数据处理和分析 4,9 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. 4,10 观测报告编制.. 4,附录A(资料性附录)地表大型真菌样方记录表..5,附录B(资料性附录)木生大型真菌样方记录表.. 6,附录C(资料性附录)濒危大型真菌样方记录表.. 7,附录D(资料性附录)大型真菌标本采集鉴定记录表8,附录E(资料性附录)人为干扰活动分类表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9,附录F(资料性附录)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10,附录G(资料性附录)大型真菌观测报告编写格式..12,i i,前言,为贯彻落实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》,规范我国生物多样性观测工作,制定本标,准,本标准规定了大型真菌多样性观测的主要内容、技术要求和方法,本标准附录A、B、C、D、E、F、G 为资料性附录,本标准为首次发布,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,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: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、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,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4 年10 月31 日批准,本标准自2015 年1 月1 日起实施,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,1,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大型真菌,1 适用范围,本标准规定了大型真菌多样性观测的主要内容、技术要求和方法,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大型真菌多样性的观测,2 规范性引用文件,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适用,于本标准,GB/T 7714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,GB/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,HJ 623 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,HJ 628 生物遗传资源采集技术规范(试行),3 术语和定义,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,3.1,真菌fungi,指行吸收营养、具细胞壁、能产孢、无叶绿素、以有性或无性两种方式繁殖的真核有机,体,3.2,大型真菌macrofungi,泛指所有能够形成肉眼可见的子实体的真菌,3.3,盘菌cup fungi,指有性阶段形成子囊盘的子囊菌,包括绝大多数肉眼可见的子囊菌,其子囊果为杯状、,盘状、钟状、马鞍状、舌状、羊肚状等,3.4,地下真菌hypogeous fungi,指子实体整个生长过程都在地表以下的大型真菌,包括子囊菌和担子菌的部分种类,3.5,外生菌根真菌ectomycorrhizal fungi,指与木本植物根系形成外生菌根共生关系的一些大型真菌,绝大多数为担子菌,少数为,子囊菌,4 观测原则,4.1 科学性原则,观测样地和观测对象应具有代表性,能全面反映观测区域大型真菌的整体状况;应采用,统一、标准化的观测方法,能观测到大型真菌群落和物种多样性的动态变化,4.2 可操作性原则,观测方案应考虑所拥有的人力、资金和后勤保障等条件,确保观测工作切实可行。应采,用效率高、成本低的观测方法,4.3 持续性原则,观测工作应满足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的需要,并能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起到指导,及预警作用。观测样地、样线和样方一经确定,不得随意改动,2,4.4 保护性原则,大型真菌对其所处生态系统的形成、演化和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,任何对大型真菌的破,坏行为都不可避免地给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。应做到不破坏样地内部及周边的大型真,菌和其他物种及其生境,避免超出客观需要的频繁观测,4.5 安全性原则,观测具有一定的野外工作特点。观测者应接受相关专业培训,做好防护措施,5 观测方法,5.1 观测准备,5.1.1 组建和培训观测队伍,成立观测小组,明确观测者的责任,对观测者进行培训,使观测者掌握野外观测方法、,物种识别知识和野外生存技巧,5.1.2 收集资料,收集观测区域气候、地理和植被等自然环境的资料,掌握常见大型真菌和植物的分布及,识别知识,准备观测区域高分辨率地形图,5.1.3 观测仪器和工具,包括长卷尺、标桩、采集袋、采集刀、数码相机、全球定位系统(GPS)定位仪、海拔,仪、观测记录表、记录笔、防蚊罩、防蚊药、大型真菌鉴定手册等,5.2 观测对象,观测对象主要为具有重要经济、生态价值和受威胁的大型真菌。包括可食用、药用及有,毒的种类,与树木共生的外生菌根真菌,降解植物残体的腐生大型真菌,以及一些寄生于动,植物、依靠寄主营养的种类等,5.3 样地设置,5.3.1 代表性样地法,在观测区域内,选取物种种类和数量均较为丰富的地点,但其观测结果不能准确反映整,个观测区域的情况,也不能用于统计分析,5.3.2 随机抽样法,将观测区域划分为若干样地。每个样地内划分为许多固定面积的样方并编号,然后用,Fisher的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取样,通常采用不放回的方法。当样地地形复杂、到达取样地,点耗时较长、大型真菌分布不均匀等因素会对结果造成影响时,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,5.3.3 分层随机抽样法,根据生境类型、气候、海拔、土地利用类型或物种丰富度等因素进行分层,5.4 野外采样,5.4.1 子实体显见的地生大型真菌采样,5.4.1.1 这……
……